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原文及译文?孟子三章原文与译文解析,八年级上册的经典解读

8分钟前阅读1回复0
kanwenda
kan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728587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45717
  • 回复1
楼主
《孟子三章》包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篇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讲述了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天时、地利、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重要因素,而人和是最重要的。《富贵不能淫》则强调了人应有坚定的道德操守,不应被富贵所动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列举历史上六个名人的事例,说明了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而安乐则会导致人堕落和灭亡,这三篇文章都强调了道德、仁政和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三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在战争中,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较,人和是最为重要的,即便拥有有利的天气和地理条件,若人心不齐、内部不团结,仍难以取得胜利,试想那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四面包围而攻之却不能取胜,这正是因为虽然得到了有利的天气条件,但地理形势的优越性并未能弥补人心向背的不足,城墙高耸、护城河深邃、武器精良、粮食充足,然而守城一方却选择弃城而逃,这正是因为地理优势虽好,却无法改变两军实力的悬殊对比,一个国家的安定不在于其疆域的广阔或山川的险峻,也不在于其武器的锋利,而在于其人民的团结和向心力,那些遵循正道、深得人心的统治者将得到众多人的支持与拥护;相反,那些失去民心、背离正道的统治者则只能孤军奋战、孤立无援,若能以天下人心所向的力量去攻打那些背离正道者的阵营,那么君子即使不战也能稳操胜券,一旦开战则必定能取得胜利。

0
回帖

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原文及译文?孟子三章原文与译文解析,八年级上册的经典解读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 erxMiniEditor for erxForum 」
- 迷你富文本编辑器,尔今 作品 原创专用 -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