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后尾玻璃是否需要贴膜,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些人认为贴膜可以保护隐私、防止紫外线伤害、提高安全性和美观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贴膜可能会影响视线、增加成本和维修难度,根据汽车制造商的说明,后尾玻璃通常不需要贴膜,因为其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隐私性和安全性,如果车主希望进一步提高隐私性或美观性,可以选择贴膜,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品牌和型号,并确保贴膜不会影响视线和安全,贴膜后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效果和安全性。
从理论上讲,汽车并非绝对需要贴膜,尤其是对于后尾玻璃而言,如果车辆经常满载,考虑乘客的隐私与安全,两侧后车窗贴膜或许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这背后的原因有三点:
- 透光率要求:根据《机动车管理办法》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除五座车的后排与七座车的中后排两侧车窗外,其他位置的车窗透光率必须达标,这意味着前挡风玻璃的透光率需≥70%,而前车窗与后挡风玻璃则不能影响观察路况,这一规定确保了驾驶者在任何时刻都能清晰地观察外界,保障行车安全。
- 原车玻璃的特性:虽然大部分车辆的车窗会带有一定的颜色以增强光线过滤能力,但这同时也降低了原车窗的透光率,原车玻璃的透光率通常能达到90%以上,而稍微深色的车膜就可能使其超标,对于无色车膜在后尾玻璃上的应用似乎意义不大。
- 实际效果与额外成本:原车玻璃已具备防破裂、全数过滤紫外线、部分阻挡红外线的功能,贴膜虽然也能起到这些作用,但车膜在阳光暴晒下会成为红外线的辐射源,且其隐私保护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如预期那般有效,贴膜还可能因电热储物导线(丝)的影响导致后窗车膜起泡,这无疑增加了维护成本和不便。
对于后尾玻璃而言,除非有特殊需求(如隐私保护),否则贴膜的必要性并不大,新贴膜的汽车往往存在空气质量问题,尤其是甲醛、甲苯、TVOC等物质的超标现象较为普遍,在考虑是否贴膜时,车主还需权衡其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成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