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远古的神话传说,尽管“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法难以尽信,但它们无疑揭示了古琴在我国文化中的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在先秦时代,古琴便已广为流传,成为文人雅士抒 *** 感、寄托理想的重要工具。
儒家经典《书经》中提及“搏拊琴瑟以咏”,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亦云“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些都证明了古琴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根据现有资料,古琴在汉末时期已大致定型为后世通用的形制,而唐代至宋元明清的古琴,虽在造型艺术风格和音色追求上有所差异,但都保留了古琴的独特魅力。
自古以来,古琴与文人的生活紧密相连,从孔子的春秋时代起,琴便是文人的必修乐器,历经数千年,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成为了我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古琴的音乐神圣高雅、坦荡超逸,古人常用它来抒发内心情感、表达思想。
自唐代起,古琴拥有了专用的记谱法——减字谱,这种记谱法虽不直接记录音高,却能精确记录弦位、徽位以及左右手的弹奏 *** ,其细致程度和科学性使得现代的五线谱等记谱 *** 至今仍无法完全取代它,减字谱记录的古琴谱有一百五十多种,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作品,构成了我国巨大而珍贵的音乐宝库。
古琴在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体系,被尊称为“琴学”,其内容博大精深,不仅代表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精髓,也是反映我国哲学、历史和文学的镜子,在体现我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任何一件乐器能够与古琴相媲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