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制老师在寒暑假期间是享有工资的,若用人单位未依约支付工资,劳动者有权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或选择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资支付途径及方式
1、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此 *** 简便快捷,但需注意,各地区的执法力度可能存在差异。
2、劳动者还可以选择向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若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主张双倍工资,若因拖欠工资而解除劳动关系,还可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这种方式除了可以追回工资外,还可能主张到经济补偿、双倍工资等,且通常能最终解决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申请劳动仲裁涉及一系列程序,可能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
法律依据各地区规定
以《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和《山东省企业工资支付规定》为例,均明确规定了企业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一次性结清劳动者的工资。
关于某初中英语老师暑假高收入现象的思考
一位初中英语老师在暑假期间的补课收入达到30多万,这一数字令人瞩目,尤其是对于那些辛勤耕耘在乡村学校的教师们来说,这样的收入着实令人羡慕,两个月的时间,所获得的收入相当于一些乡村教师六年的工资总和。
若这位老师并非在职教师,其优秀的教学能力为其赢得了众多学生的青睐和家长的信任,从而能够收取可观的补课费,但背后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在职老师而言,暑假补课、办班成为了一种现象,很多老师利用自己的威信和教学资源,招收学生并收取高额补课费,这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是老师的在校生,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即便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选择妥协,这种状况的存在,与处罚不严、管理松懈有很大关系,如果能够严格管理,对违规者进行重罚,如罚款、开除公职等,相信这种补课现象会很快得到遏制。
虽然有些老师通过补课获得了高额收入,但并不是所有学生的补课都能取得实质性的提高,补课的学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但真正能从补课中获益的往往是那些中等水平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往往心不在焉,而优秀的学生则可能因为已经掌握了知识而觉得补课无益,我们不禁要问:高昂的补课费真的能买到与之相匹配的知识和效果吗?
在这个现象背后,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规范教育市场、如何更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如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守住清贫、不触碰有偿补课的底线,我们才能让教育真正回归到其本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