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图后史系列】塞种人与大宛国

7小时前 (08:43:00)阅读1回复0
东乐
东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762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5243
  • 回复0
楼主

  塞种人与大宛国

  一、塞种人

  塞种人,简称塞人,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原是住在中国新疆伊犁河流域的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160年前后,塞种人受大月氏人的驱逐,向南迁移,通过开伯尔山口进进南亚次大陆,消亡了几个印度—希腊人王朝,成立了统治。塞种人的王朝除了北印度大部以外,向西南抵达今马哈拉施特拉邦西部地域。塞种人统治了100多年,大约在公元初式微,印度在21世纪初沿用的传统历法(塞历),就是起源于公元初。

  (1)起源

  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或者更早,在今天中国西北地域的甜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古称河西地域),和北方草原地带,栖身着许多游牧部族,此中见诸古代典籍的就有允姓之戎、大夏、莎车、大月氏、匈奴、楼兰等。那些其时北方的游牧部落很早就活动在河西走廊、湟水流域和北方草原上,他们依靠强弓劲马,在那一带纵横驰奔,经常与河东之地的定居人民发作抵触。至秦穆公时,为了彻底处理来自河西地域游牧部族的侵扰,用强人由余的智谋,在公元前623年,派兵攻打戎王,占据了许多游牧部落的地域。最末招致了那些被打败的部落向北和西方迁移。在那些部落中,就有允姓之戎、大夏、月氏、莎车等部,至公元前7世纪末,那些人起头呈现在塞地,即伊犁河和楚河流域。

  (2)中亚草原部落轨制崩溃

  自公元前7世纪前后,中亚草原游牧部落绿洲农业居民的原始公社轨制先后起头崩溃,中亚最早的国度形式逐步构成。在中国的史乘中,呈现了“塞王”,可能标记塞种也成立了奴隶造的国度。塞种人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只要少部门人处置农业,种植糜子、大麦和小麦。已晓得用毡房,那种毡房从外形上看是圆柱形的,里面以木材做成格子,分红6格至10格,能够张缩自若,以便照顾,顶上环列着笨重的椽木。那种便于拆卸和折叠的木格与毹,极易放在车上及马背上运走,是为适应游牧生活的伶俐创造。塞种人将天幕建在大车上,车有两轮、四轮、六轮的,用两条牛或三条牛拉,有的用骆驼驾御。迁移时,塞种人用车运送老婆、儿女及家庭什物、用具。那种天幕也能够从车上移下来建在地上。在冬天,也住在用泥草筑成的房子里。

  (3)王政轨制

  塞种人实行王政轨制,他们分红四个大部,每部门成若干“区”,每区由一个总督加以统治。现实上那些总督都是由各部落酋长世袭的,因为塞种人虽已进进奴隶造社会,但仍保留有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组织,因而各大小酋长的权利很大。由各部落酋长再选举塞王,塞王的权利登峰造极。

  (4)葬礼

  根据风俗,每任塞王身后,要举行慎重的葬礼。尸体先涂以香油,然后拆进特造的车,巡行于塞种人各部落间,尸车所到之处,各部落人民都要表达繁重悲悼,并以各类体例毁伤本身,或割往一片耳朵,或毁伤前额、鼻子,或以箭镞穿进左手,或挠烂本身的脸或眼部,或拔掉一绺头发等等。巡游完后,将尸体送至王族的葬地,所掘的正方形的坟墓,面积甚大。尸体放进墓中,以毯相裹,并在尸体两旁堆放戈矛。

  他们还实行残暴的殉葬轨制,除了要缢死一个王妃殉葬外,但凡塞王的厨夫、圉人、侍者也都要杀死殉葬。王的马匹,也要杀死葬于墓门四周。最初,由部落的人民在墓上堆起丘陵,以表达求得王的宽宥。在王死一年之后,还要杀死50个奴隶和50匹马,陪葬于陵旁。

  (5)骁勇好战

  塞种人骁勇好战。每次做战的战利品,都由君王分配给兵士。他们奖励战胜仇敌和多杀仇敌,把仇敌的首级割下来,做为分取战利品的凭证。同时还把仇敌的头颅用来做饮器,把首级眉毛以下的部门锯往,并把剩下的部门弄清洁。富人在外部包上牛皮,里面还要镀上金,再把它当做杯子来利用。贫民只是把外部包上生牛皮来利用。一小我也可用他本身的族人的头来做如许的杯子,但那必需是与他不合的族人,而且曾在国王面前战胜过本身。

  至于战争,希罗多德如许记载着,他们的习惯是如许的:斯基泰人饮他在战场上杀死的第一小我的血,把在战争中杀死的所有死人的首级带到他的国王那里往,即可以分到一份虏获物,不然就不克不及得到。他沿着两只耳朵在头上割一个圈,然后揪着头皮把头盖摇出来。随后他再用牛肋骨把头肉刮掉并用手把头皮柔嫩,用它当做手巾来保留,把它吊在他本身所骑的马的马勒上认为夸耀。但凡有最多那种头皮造成的手巾的人,便被认为是最勇武的人物。

  塞种人所利用的兵器包罗防备用的甲胄和进攻性的战斧、矛、剑和弓箭。防身甲胄是用皮革造成,再在皮甲上缝以兽骨或马蹄造成的硬片,使之更安稳。后来改用青铜和铁造成硬片,缀在外面,被称为鱼鳞甲。同时,塞种人还将战马身上也披上鱼鳞甲,以便在战场上能够抵御仇敌的刀矛和箭矢的进攻。以至塞种人的战马还有用铜造的胸甲、黄金的马勒和马嚼子。进攻性的战斧、刀、剑、矛等形式略有差别。

  塞种人还利用套索和飞石器。但利用最多的是弓和箭。弓虽短而劲强,大都用复弓,箭头最早用骨造或石造,后来用青铜或铁造。为了照顾便利,常将弓鞬和箭袋联起来利用,弓鞬和箭袋都粉饰得很标致。就是凭仗着那些强弓铁骑,使得那些“立即的射手”在广袤的草原上纵横奔跑,铁蹄声声喊人胆冷。

  (6)宗教

  塞种人有本身的宗教。他们崇敬祖先,认为万物有灵,对一些天然现象予以崇敬。希罗多德说游牧的马萨格泰人在诸神中间更崇敬太阳。他们献给太阳的牺牲是马,他们如许做的理由是,只要人世最快的马才气配得上诸神之中最快的太阳。定居的塞种人则把地盘当做母神加以崇敬。出于战斗的需要,对战争之神也很崇敬,他们把剑插在地上,向上浇奶和血,以祈求获得成功。

  塞种人还特殊崇敬黄金。希罗多德在描写中亚塞种人的特征时说,塞西安王室不寒而栗庇护神圣的黄金,每年为它举行严重的祭典。其时塞种人的衣服上都以黄金为粉饰品。那些塞种人的遗迹和遗物,通过考古学家们不竭的探觅,已逐步了了,复原了其实在的面目。

  (7)后嗣

  西汉初,许多塞种人部落在月氏的压力下,越过天山向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地域逃窜。但也有部门塞种人留在原地,成为月氏的臣属。后来月氏人又败于乌孙,留在天山以北地域的塞种人复成为乌孙的属民。今天中亚和新疆许多民族的血液中包罗着塞种人的成分。新疆北部地域的古代居民同哈萨克斯坦天山地域的塞种人及高加索人种安德罗诺沃文化居民的后嗣有关,而新疆南部的古代居民却与欧罗巴人种东地中海类型有关。现代学者把近现代发现的新疆和田地域公元10世纪以前利用的文字称为“和田塞语”(Khotan Saka)。

  新疆的古塞种人部落在公元8世纪前后被来自蒙古高原的维吾尔人部落以及其他突厥人所征服,然后在漫长的汗青中逐步融进维族等民族中往了,逐渐成为维吾尔族等民族中重要的有机部门,他们利用的东伊朗语也被突厥语族的各类语言所同化,今天只要散布在新疆的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是古塞种人的独一后嗣。

  二、大宛国

  大宛(dà yuān),中亚古国,位于帕米尔高原的西麓,今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地处工具方陆路交通要地,首都贵山城(一说即卡萨,一说即俱战堤),原始居民以东伊朗语族的塞种报酬主。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最盛时曾占有该处,在各地构筑了古典希腊式碉堡。汉武帝时,张骞西使大月氏,起首抵达大宛。其时大宛有大小属邑七十余城,生齿数十万,农业和畜牧业昌隆,产稻﹑麦﹑苜蓿﹑葡萄等,葡萄多用于酿酒,富人躲酒至万石,且以出汗血马著称。后张骞使乌孙时,又曾遣副使使大宛。武帝闻大宛有良马在贰师城(今苏联乌腊提尤别),遣使者持令媛及金马往换良马。因两边定见相左,换马不成,青鸟使亦被杀。武帝乃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军往讨。李广利至大宛东边属邑郁成(今奥希),攻不克不及下,溃退敦煌。武帝再增兵添粮,困大宛国都40余天。太初四年,大宛贵族杀大宛王毋寡乞降,李广利许之,得良马数十匹,中马以下三千余匹,立亲汉贵族昧蔡为大宛王而回。岁余,大宛贵族杀昧蔡,立毋寡弟蝉封为王,遣子量于汉。尔后,大宛服属于汉。

  东汉时,一度臣服于莎车。西晋太康六年(285),武帝使杨颢拜其王蓝庾为大宛王。蓝庾卒,其子摩之立,遣使贡汗血马。南北朝以降,大宛为昭武九姓统治,史称破洛那﹑钹汗﹑钹汗那等。唐代称其为宁远国,或拔汗那。明清时为浩罕汗国。

0
回帖

【先图后史系列】塞种人与大宛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