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泽寺摩崖石刻造像有什么特色?

2个月前 (10-24 10:07)阅读2回复0
披着凉皮的糖
披着凉皮的糖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9180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8360
  • 回复0
楼主

广元皇泽寺紧靠西山崖壁而建,其东壁崖面上有释教摩崖石 刻54个龛窟,造像1200余躯,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 全国重点文物庇护单元。石窟始建于北魏晚期,盛于初唐,武则 天当政,寺庙改为祭祀武后的祠庙后,根本上停行了开凿石窟。

皇泽寺摩崖造像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是北魏造像艺术气概明显。

  如编号为45号的“中心柱 窟”(亦称“收提式窟”)和编号为51号的“五佛窟”,别离开 凿于北魏晚期和隋代,其造像带有明显的北魏遗风。无论菩萨、 门生造像,膝盖都略为弯曲,表示出一种轻松随意的神志。雕像 技法上则接纳了疏密相间的手法,薄薄的衣服纹络紧紧贴在细长 的躯体上,隐约透视出肢体的舒展健美,还实有“曹衣出水”的 风韵。

二是唐代造像气概初露眉目。如编号为28号的大佛窟,开 凿于初唐,正中的阿弥陀佛像高4。 9米。那龛造像的头饰、衣服 都十分华美、讲究,容貌、身躯已趋于饱满。

三是寺内五佛亭北侧廊内石壁上的《蚕桑十二事图》,具有 浓重的社会生活气息。那幅阴刻图由14块石碑构成,高1。

  3 米,总长5。 8米,刻于清代。那组连环画式的组合图,以“蚕神 马头娘”倚马思蚕做为序图,以《选桑椹》、《种桑》、《树桑》、《采桑》四图展现培育桑树的过程;以《窝种》、《体蚕》、《喂 蚕》、《起眠》、《上簇》、《分茧》、《腌种》、《缫丝》等八图展现养 蚕的全过程。

  那幅《蚕桑十二事图》还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建 于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和相关的农业大学都将其图片做为 材料保藏和教学参考材料。

0
回帖

皇泽寺摩崖石刻造像有什么特色?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